基层风采

    基层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第五次党代会代表专访】朱禹丹:坚定信仰,挺膺担当,为国关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 时间:2024-11-20 22:00:00 作者: 点击:





    承风骨亦有锋芒,怀初心以尽忠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朱禹丹


    朱禹丹,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等荣誉,现已保研至清华大学法学院计算法学专业。






    Q1:禹丹你好,感谢接受我们的采访,恭喜你成功保研到清华大学!回望四年的学习,你觉得国关给你的成长带来了哪些影响?

    A1:我本科学习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三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具备了扎实的网络知识素养和技能储备,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激励我尝试将对法学专业的兴趣与本科专业相结合,因此我选择了计算法学专业,我也很幸运地保研至清华大学法学院计算法学专业,希望通过研究生的学习将自己培养成既精通法律规则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数据立法方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大家常说国关人“身居坡上村,心系地球村”,作为即将踏入数据立法相关领域学习的新人,希望将个人成长目标与国家发展需求相契合,在梦想与信仰的双向奔赴中诠释尽己之忠、报国之忠。

    2023年3月荣获国际关系学院
    第一届主持人大赛冠军

    Q2:我们常说“小国关成就大梦想”,我看到你获得了诸多的荣誉,那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你是如何实现个人全方位发展的?

    A2:今年是我在国关的第四年,我在校园生活中真切地触碰着国关发展的脉搏,感受着欣欣向荣、生生不息的活力。在课余生活里,学校为我们培养爱好、发挥特长以及提升能力提供了诸多平台。在学院承办的全国信息隐藏暨多媒体信息安全学术大会上,我作为志愿者参与到会场签到服务、新闻稿件撰写等工作中,也学习和了解到网络空间安全行业发展新趋势。在我身边,同样有很多优秀的同学热衷并投身于志愿服务,在北京冬奥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香山论坛等重大活动中贡献青春力量。国关虽小,但也在不同的层面成就着我们每个国关人的大梦想。

    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学校录取通知书的包裹里,放着一本《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带我走进波澜壮阔的隐蔽战线斗争史;我在大一的时候有幸加入到学校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师生宣讲团,成为一名宣讲员,用文字和声音为构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贡献青春力量,去做播种者,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如花一般绽放在春晖里。

    2023年9月面向2023级
    作人工智能安全主题宣讲

    Q3:作为学生党员代表,你眼中的学生党员是什么样子,你在实践中又是如何做的呢?

    A3:入学后,我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切身体会到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从日常点滴中感受了共产党员“我将无我”的本色和“不负人民”的担当。记得在党员谈话时,老师向我讲述先辈的英雄事迹,叮嘱我成长为钢铁一般的人,千锤百炼,永葆初心。在追光而遇、向光而行的际遇中,我逐渐意识到党员不仅是一份荣光,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在丰富多彩的党日活动中,我们走进博物馆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智慧,参观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感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效,观看红色影片以追忆忠魂、致敬英雄,也围坐在长桌前倾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的网安志愿者们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收获。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去发光发热,密切联系同学,关心和服务同学,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共青团国际关系学院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网安代表团合影

    Q4:我院党代会即将召开,作为学生党员代表,对于本次党代会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A4:能够作为学生党员代表参加本次党代会,我深感荣幸,这是我政治生活中最为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我无比珍惜。我将履行好代表职责,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审慎行使代表权利,并发挥好桥梁作用,学习、传达和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学校为我提供了无数宝贵的机会和成长平台,我也见证着学校的进步与发展,更期待母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华彩篇章。衷心祝愿本次党代会取得圆满成功!



    坚持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深化“五育并举”,强化实践育人,在“9·3”大阅兵、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中,我院师生“政治可靠、业务精湛”的综合素质成为国关靓丽的名片。学院持续推进专业交叉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外语”“文工交叉”等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版权所有©国际关系学院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专题网